其他
提笔忘字,说的是你吗?
继“遇到美的事物只会说‘绝了’”后,
如果你能准确写出“尴尬”两个字,
先别窃喜,
再来试试下面这几道填空⬇
相信大多数人脑海里是能泛起
它们模糊的容颜的……
似曾相识,
奈何就是想不起来具体的样子。
这种现象,称之为“失写症”。
越来越多人不自觉地深陷其中,需要引起重视。
01
“失写症”有哪些表现形式?
2. “敲字如飞,下笔滞涩”。想到一个字,第一反应是它的拼音,而非笔划。这导致许多人在电脑上可以凭借拼音输入法行文万里,在纸面上却“笔笔心虚,犹豫不定”,半天写不出几行字。
3. “张冠李戴,错字连篇”。到底是——“出其不意”还是“出奇不意”?“迫不及待”还是“迫不急待”?“账号”还是“帐号”?“发轫”还是“发韧”?“凑合”还是“凑和”?
忘字时,不少人索性找个字形或发音相近的代替,甚至有意写得潦草,蒙混过关。时间久了,不会写的依旧不会,会写的经扰乱后也拿不准了。
02
“失写症”是怎么造成的?
网络时代,在高效快捷的输入模式下,键盘成为越来越多人的“笔”。通过智能提示和大致印象,就能“流畅无碍地打字”,而无暇也无需掌握汉字的准确结构。
书写的时间和机会被严重压缩,而作为一种象形表意文字,汉字是需要通过不断复写才能加深印象的。
2. “只知其然,而不知其所以然。”
许多汉字,人们是靠机械地“死背硬记”,而未探索一撇一捺背后的文化趣味。要知道,汉字是一套充满魅力的符号系统,字形和字音、字义有一定的内在联系,能帮助我们更加牢固地掌握它的结构特征,不至于轻易忘记。
怎样才算认识了一个“字”,流沙河先生写道:“看见一个字,能够写出字形,读出字音,解释字义,还得要知道这个字在古代是怎么样写、古音是怎样的、后来怎样变化的、本意是什么,这样才算真正认识了一个字。”
3. “网络梗”对文字规范的侵入。
网络语言表达过于追求“网感”,故意使用错别字,乱改成语、用字母代替汉字等,如:“blx”是玻璃心的缩写,“夺笋”代替“多损”等,难免会干扰人们对汉字的正确认识。同时,当人们越发依赖搞笑轻便的网络用词时,对汉字本身的敬畏也会随之丢失了耐心。
03
面对“失写症”,能做些什么?
但是,提笔写字真的不重要了吗?
汉字书法,是中国人创造的抽象艺术,也是人类最富想象力的艺术门类之一。任由“失写症”蔓延,无疑会带来“人们对汉字的疏离、对母语的淡漠、对汉字文化的失忆,从而导致汉字的文化功能弱化,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文化传承和文化认同。”
面对“失写症”,我们可以“对症下药”。
2.不妨多看汉字文化类宝藏节目。如评分很高、被网友不断催更的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》《中国成语大会》《“字”从遇见你》等,你会惊叹,汉字原来这么有趣!当千年前的甲骨文、金文文字化身为一个个手舞足蹈、憨态可掬的小人儿向你跑来,你能忍住不靠近它吗?
4.永葆对汉字的敬畏之心。汉字是我们的根之所系,余光中说:“杏花。春雨。江南。六个方块字,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。”要守住汉字,守住这片土,不让祖传之宝消逝,也要拓出新天地,让汉字走向未来,永世流传。
文|央视新闻《夜读》整编
参考资料:浙江宣传公众号、青岛宣传公众号等
📮投稿邮箱:yedu_cctv@126.com
监制 | 李浙 主编 | 王若璐编辑 | 李津婵 校对 | 张天宇©央视新闻这个赞,是好好写字的决心